预计阅读

笔记、博客、书籍





笔记、博客、书籍的三角关系

图 1: 笔记、博客、书籍的三角关系

平时,会把随时随地的碎片化思考和想法写在手机备忘录里,久而久之,像摆放在墙角的稻草一样越堆越高,隔几个月会生个火清理一下,发现好多想法有相似性。最早可追溯的想法能到2019年,可以想见,备忘录已经开始成为一种负担,不清理,心里不好受,清理了,时间浪费掉了,简而言之,思考在快速迭代,备忘录的内容却没有很好的整合推进。

我还有一本的R 语言学习笔记,之前的名字大概叫「统计软件安装和使用笔记」、「现代应用统计」,时间久了,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它糅合了之前三、四本长短不齐的散碎笔记,有关于统计图形的,关于数据科学的,关于统计模型的,关于各种乱七八糟软件工具的。2020 年终于整合进这本笔记里,搬到一个地方是为了方便维护,既然什么都有也就无所谓一本书了,倒像是超级豪华版的便利贴,只做了分门别类,有网便可看。为了更好地维护,我将编译部署的平台从 Travis 迁移到 Github Action,使用 renv 包管理 R 语言环境。为了照顾世界各地的网络环境,书籍托管在 GithubNetlifybookdown。 有的章节颇为厚实,有的徒有架子,有的空空如也,因此,万不敢在正式的公开场合提及,但是每天却有数十人访问,放狗搜索「现代应用统计」,结果页能排第一,着实让我震惊一下。原本只是为了自己方便,记了一些流水账,没想到还有些流量。这样过了两年,有几次编译 PDF 的时候,竟有 1000 多页,又一次震惊到我,慢慢地,我发现升级维护越发困难,不得不拆分重组,「现代应用统计」改为「R 语言学习笔记」,去掉完整度很低的章节,不适合再叫「现代应用统计」。我之前在个人博客的角落里说过,没有那么多整块的时间去写书,它是我学习过程中随手记下的笔记和思考,很多东西昙花一现或蜻蜓点水。如果现在去写书,一则时间不够,即使写书成为我工作的一部分,恐怕积累不够,不符合我现在的成长轨迹。但是,我想经过三年五年,乃至十年八年的积累后,笔记会成为一本书的,那时水到渠成。

接着,要说说我的博客了,今年又双叒搬了次家,2017 年在校期间从某度买了域名,开始接触 blogdown,弄了人生第一个个人博客 https://xiangyunhuang.com.cn,还是学术主题,没多久赶紧换了,不搞学术的人套一个学术主题想挨揍呀!期间尝试了很多个主题,毕竟人年轻,初学新事物,三天的热度,换主题比写博客勤快,博客能满足虚荣心。后来,要干正事,热乎劲消退了,也折腾不动了。朋友建议我先写80篇博文吧!好家伙,八十篇!捌拾篇!2019年使劲灌水,在hugo-xmag主题下凑了20-30篇,再后来时间没那么多了,几乎停更了,对自己先前的灌水行为感到惴惴不安。2020 年决定洗心革面,向 rbind 组织申请了新域名,就是如今的 https://xiangyun.rbind.io/,放弃了之前臭长的域名 https://xiangyunhuang.com.cn。当时比较满意的一篇是求学 10 年和工作 10 月,两年过后,现在看来,有不少幼稚的想法。人最重要的是和自己和解,永远相信曾经做过的事、说过的话是当时你能做的、能说的、最好的选择。坦然接受和面对那个幼稚的你比选择性忽视要好得多。

2021 年上半年又偷偷摸摸地用 Gollum 折腾起 Wiki 来,主要是苦于思维胡乱发散,一些零碎的思考没有聚合,从灵光一现到一篇个人技术博客,要走很远的路,这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需要管理起来,以便反思、改进。每一次深度思考都是一次痛苦的旅行,希望通过管理,能过渡到一场快乐的旅行!这初衷是不是很美好?起初,我还试过印象笔记,买了高级账户,但是它冷不丁地给我弹广告,打断思路,你说恶心不恶心!另一方面,我对软件有一些洁癖,倾向于开源、自由、可定制的产品,所以,其他收费后不弹广告的产品,我也不打算尝试了,试错成本太高,逃了逃了。Gollum 有版本控制,界面简洁清爽,可以让我专注,Markdown 语法配以基本的操作,正好满足需求。创作的热情似乎就要以此为界限,一发不可收拾,然则,我发现我根本驾驭不了,它太强了,而我太菜了!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组织类目,比如生活、工作、学习、认知、规划,一级目录码完,想了想,脑子有点空白,好像哪方面都缺乏规划,所以又放弃了。

认真思考需要很强的专注力,反思更加痛苦,也很花费时间,还是先写点博客吧。战术上很勤奋,战略上很懒惰,说的就是我这种类型的人。就这样,时间一晃,来到 2022 年。我意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个人时间精力是有限的,「Do one thing and do it well」。一段时间内只能聚焦于一个问题,并取得显著进展。一直在项目管理、规划、复盘等方面做得比较差劲。因此,重新认真思考书籍、笔记和博客的关系,以及如何才能真正用好它们。

厚积当如雪,真正写书之前,先以写书的要求写一些博客。深吸一口气,写完一节,立下一个标杆,而不是每章都写一点,堆砌材料,最后不了了之,前后两种写法分别对应于写书和记流水账。写书先写规划,以终为始,没想清楚规划就不要动笔!更多地想想怎么写博客,而不是怎么写书,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打算放到书里,想一下为什么不可以放在博客里?书籍偏理论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博客偏应用和分析方法的体系化。博客里什么都可以放,真实数据的分析过程、软件工具的使用过程、学习工作的经验分享。以点状的知识居多,比如某某模型应用于某某数据的分析,偶尔也有线状的知识整理,比如《地区分布图及其应用》,包含各种绘制姿势及其心得体会,还包含真实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写书首先是善心,把思维的光华而不是糟粕分享给读者;其次是耐心,它是一个长期性的项目,期间涉及个人创作、出版沟通、家庭生活和工作学习,不要独立地看待写书这个事情;最后需要决心,强大的执行力才是最后成事的关键,再好的想法不付诸实践都只是空想。写完一本书的关键因素有很多,我不想谈哪个因素更重要,因为在创作过程中都离不开它们,首当其冲就是时间和精力,继而是如何高效地分配,分配必须目标导向,因而写书的规划是关键的,规划之后就是执行,执行的关键是持续和质量,必须以终为始,不然书和流水账式的便利贴没有本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