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大谈AI 时代来临的时候,我们谈的是什么呢?表面上谈的是效率提升带来的降本增效,实际上是担心吃不上红利的焦虑,焦虑加剧内卷和躺平的两极分化。当我们从人流、物流、数据流和信息流四个角度透视社会,可以发现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带动各行各业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
特别自2015年以来,在视频、语音、文本领域,AI正加速引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带动整个社会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也面临大规模的数据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控性问题。在AI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每个人可以以几乎忽略不计的成本制造和传播低俗文化、虚假消息。我觉得这个时代比以往历史上任何时期更需要真诚,否则,我们极有可能因人类自己创造的AI工具陷入作茧自缚的境地。
首先,大量不实的信息、AI生产的内容、真实的信息,三者将带来越来越高的辨别成本。守住道德底线,不信谣不传谣,真诚做人显得格外重要。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区域的不平衡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变得愈发困难。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每天在接收新的变化,在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以至人生观、价值观都与小城的人们形成几乎截然对立的情况。此时,小至家庭内的个人之间,大到国家内部的阶层之间,都充满对立情绪,要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必须一切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
再次,社会的发展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实际表现却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身处其中,耳濡目染,长期浸淫,每个人的获得感、幸福感截然不同。自古以来,不患寡而患不均在人们的脑海里深深地扎了根,这种传统文化就进一步加剧相互之间攀比,慕强恐弱及其产生的对立情绪。
在以物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商业社会和消费文化。我从李子柒和陈其钢两个人身上发现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逃不掉,尽管从物质上看,他们都享有一切逃离的条件。
李子柒从一个小小的美食博主,通过宣传美食文化、服饰文化和非遗文化,蜕变成非遗文化传承人,通过自己的双手而不是枯燥的说教,继承和传递优秀的传统文化。她离开城市在家乡打造一个城里人的梦中花园,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就躲开了世俗社会。从她加入短视频平台展示自己的时候,就卷入另一个与梦中花园相对的充满商业气息的环境中了。短视频和流量成就了她,随之而来的一个商标权之争又把她从梦中花园拉回现代商业社会。
陈其钢因08年的奥运会主题曲而为很多人所知,那个时代短视频还没有起来,那个很多人放现在也算不上多。他主要从事的又是严肃音乐创作,知道这个圈子的人很少。可以说,这么些年来,他似乎与主流的商业社会是隔离的。从他的个人传记《悲喜同源:陈其钢自述》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有点古代文人墨客的那种气质,鲁豫在《圆桌派》里描述他有仙气。他对音乐的追求上升到信仰的程度,不流俗世的文人骨气,在浙江黄泥岭打造一个世外之所。窦文涛问他,在黄泥岭那是否有陶渊明的心境,他坦言说,也逃不开世俗的喧嚣,世俗不容他躲开。
作为看客,我们看到李子柒在一段沉寂后,重回短视频平台,网友惊叹归来还是顶流,积极利用自己的资源传承非遗文化。陈其钢因身体原因和音乐创作的特点绝少在公众面前出现。
尽管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成就斐然,都诚心诚意地为观众和听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他们都有能力在物质上创造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居所,可是,也都没能逃离这个消费引领的商业社会,这种陶渊明般的心境早已随陶渊明埋葬在诗文里。
李子柒和陈其钢的作品或通俗或高雅,或流行或不流行。他们俩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传播优秀的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物欲横流的时代环境依然形成,我在经过几年社会的浮沉之后,比以往时候更加理解真诚这个词的含义,分量,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人和我有共同的感受。
逃不掉,我也就不逃了。清心寡欲,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人从音乐中感受,有人从佛法中找寻,我主要在文学中翻找。
本文是我在网络上看到窦文涛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中关于倪云林的《秋亭嘉树图》的解读联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