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

农村自建房的那些琐事





为什么先在家里建房?最直接的来自父母强烈要求,这种强烈要求的形成可能又来自多个现实因素。这些现实因素中最大的一个来自虚荣心的满足。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老家所在的村一直是比较穷的,而我家是最穷的之一。父母(包括我爷爷)那代人在同村人、周围亲戚当中比较受气,他们借住过人家的阳台,刮风下雨都受影响的(不是北方的那种封闭式)。那么,现在盖一栋自建房,正好可以抬高一下地基,整体两层半,目前是村里最高的,也参照邻村的房子在屋顶稍微弄了点造型。2024年差不多一整年的时间,建好两层半、装修好两层,赶在春节前四天过火。过火这天,父母这辈的亲戚和村里各户大都来了。时隔十五、六年,今年全家在农村过年了。这样一口气盖好房、装修完,在本村目前也是独一份。村里变化很大,不少户陆陆续续在这些年里建新房。有些户建得早的在马路边占用自家耕田建房了。截至写作时间,村里还有正在盖房的,房子肯定会越盖越好。

这些现实因素中其次要数客观因素,即邵东市的房价在降,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扭转了,供大于求。客观归客观,还得是我爸在邵东的物业公司做保安,他在小区里,日常接触所见,他深信现在在邵东买房是不合适的,观念扭转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自 2020 年开始,我就告诉他们邵东的房价过高,现在不适合买,但是,我所举事实有限(人不在邵东不了解具体情况,所知来自于网上材料和朋友),不能让他们感同身受。之后,几年,每年他们都隔三差五督促我在邵东买房,为此经常争吵。虽说不要试图去改变父母的想法,但是,可以以他们身边所见所闻引导,因为除了他们的经验主义,不相信任何书本材料。这其实是一种后知后觉随大流的做法,特别在意周围人的说法和态度。另一个现实的客观情况是老家的房子已经属于危房,有一个柱子也歪得厉害,下雨天也漏雨,屋后竹子长到屋檐下了,也会扫到瓦。农村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喜欢显摆,哪怕是一点点不同。久而久之,话说过了头,现在面子搁不下,他们又不能独立拿钱盖房,不得使劲搞我。为了包装这一点,将他们的需求说成是我的需求,比如我30多了,没住的地方找对象难,说是在北京工作,别人也说你挣了钱,也不在家里盖房,村里七嘴八舌一掰活,就得有个东西来证明。

我们村位于山坡的阴面,我家在村里面的地势比较高,也更靠近山,左边、前面都是房子,右边是学校的围墙,背后是山,耐有一条公路从家后面过,稍微方便了一些。我们各家各户的宅基地紧挨在一起,楼间距太小,前面起高楼挡后面一片。(视频中的朗朗书声是小学,我正站在三楼的阳台拍周围的风景。)

再谈邵东房地产市场

这次回到邵东,听到不止一个人对我说,邵东市区盖的房子多到可以装下整个邵东市的人,只要农村的人都进城,城镇化率瞬间可以达到 100%。我还听从事装修行业的老板说,邵东就是靠房地产,没有房地产经济就垮了,他们也没法转型,转型即失业。事实如何,我还是想亲眼目睹。在邵东街头走一走,拉一拉数据。有两点值得谈,其一,小区未装修比例。随意抽样,在很多小区数楼,看有多少没有封窗的,了解大致比例即可。其二,二手房成交价。陪朋友一起去买房,身临其境,了解二手房市场。此外,网上的抖音、安居客等 App 上也可以粗略了解。另一句话来自我在抖音上刷到的,邵东的人城里买了房的,村里也建了独栋。我也得在农村的街道上走走看看,第一次回家,我就走了两公里,沿途看看变化,农村的新房确如雨后春笋,从新的程度判断大都是在这3-5年内建成的。造楼的规模之大和速度之快,不得不让我一下子想起历史上出现过的大跃进。中国人太着急了,也太能干了。国家上层引导,基层农民攀比,上下齐心,促成了现在的局面 — 供过于求。

供给侧

从各路二手信息(道听途说、楼市、广告),我们感觉到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供大于求的结论从哪来?第一,邵东房子建得真多,多到夸张的地步,下面先算算这笔账。邵东说大不大,我在邵东的主要街头(昭阳大道、绿汀大道)都走了走,下面所列新建小区,大部分我都看过,这还不是全部。它们的空间分布见 2022 年的一篇博文邵东市房地产行业分析

  1. 富都花苑
  2. 富康鑫城
  3. 雅阁豪苑
  4. 明珠小区
  5. 金宬花园
  6. 天贸花苑
  7. 天水国际·大都会
  8. 金盾馨苑
  9. 金泉小区
  10. 金泉华府
  11. 邵东一号 1、2、3 期
  12. 天星豪苑
  13. 高铁馨园
  14. 中驰国际广场
  15. 中际城市森林
  16. 中翔·龙玺
  17. 碧桂园·星钻
  18. 碧桂园·东城首府
  19. 东方新城
  20. 金裕名都
  21. 中伟国际
  22. 邦盛凤凰城御苑、御园、御府、御都、御玺
  23. 中驰·晨曦悦府
  24. 中驰·晨曦桐江府
  25. 乾道昭阳府
  26. 邵东印象
  27. 江山赋
  28. 富景鑫城
  29. 福星·御景城
  30. 邵东碧桂园
  31. 碧桂园·珑璟台
  32. 衡科·佳润中心

我估计全市 30-40个新建小区,每个小区平均规划 5000户,每户算4口人,可容纳城市化带来的城镇新增人口 $30\times 5000\times 4 = 600000$ (60万) 。考虑到全市总人口只有 130万,参考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化率 60-70% 。县级市能达到 50% 就很好了,即 60 万左右。我也在邵东市的老街看了看,那里仍然居住着大量人口。在未来人口不再增长的情况下,意味着新建小区根本不可能都住上人,所以,建新房完全没必要了,也完全卖不动了。 就我观察到的情况是现在新建的小区至少还有 1/3 没有入住或卖出,7-8年前的也是。没有封窗就代表没有入住,还有很多装修好了,也没常住,晚上,小区里亮灯的不多,到过年了,小区才热闹一点。

考虑到很多人当年是投资,再看看如今的二手房市场和农村建房成本。邵东城里房价至少是农村建房成本的 3 倍。我老家盖房子花费 70万左右 (包括简单装修),总建筑面积约 600 平米,算下来 1200 元/平米。比如江山赋一套 148 平米的二手毛坯房,成交价 52万,全款购买,算下来 3500 元/平米。这一套房子是我陪人家去买的,成交价包含车位、过户等费用,户型和视野都非常好。大约4年前,国家收紧楼市政策的时候,也意味着供大于求,为了保持住房价才限购的。如今大楼林立和保交楼的局面,是那些房地产商陆续交付期房涌入市场所致,还有好些拖了3-4年没交付的,很多人都是房价处在高位买了的。如果现在打算在城里买房,有条件的都会选择全款购买,差一点的宁愿借周围亲戚朋友的钱,也不愿借银行的钱。

目前,在邵东市,在楼市下行的情况下,确有刚需,买离高铁站比较近的房子比较划算。比如邵东一号、高铁馨园、中驰国际广场。首先图的是交通方便,去往外地、去往老城的繁华地(红岭路)、去往新城(其实是大规模新建住宅区)都比较方便。其次,邵东一号附近的邵东第一实验学校据说也不错,幼儿园就在小区边上,我一高中同学买了一号三期的房子。这也是邵东最贵的住宅区之一,在能承受的情况下,要买就买最贵的,买房最关键的还是位置。再次,从过去几年到现在,虽说房价也在跌,但是还比较保值,刚需也比较能接受。新城区全是房地产商盖的住宅楼,用来把农民的钱包掏出来,现在也难了,农村大规模基建及其带动的乡村建房。房产商推出「三低时代」的噱头,银行需要利息收入。

邵东市真正有能力买房的主要是公务员群体,政府部门、国企、事业单位,他们的工资月入在 5000 及以上,稳定的收入,买房也是刚需。邵东大部分人的薪资在月入 2000-4000,有手艺的高一点,没手艺的低一点。在邵东城区开个门店卖衣服、美甲美睫,劳动强度小很多,市场好的时候,收入水平不低于手艺人。如果住在城里,基本生活开销,每个月 3000 左右。可见,像邵东这样的城市,收入消费基本倒挂,得靠外出打工的回来买房。

最后,也看看农民和普通人的收入,以邵东的支柱性产业房地产为例,看看做衣柜/书柜的木匠,贴瓷砖的装修师傅的工资水平。

  • 木匠做衣柜/书柜每平米 90 元, 20 多平米人工费 2000元,要花费一个星期做好, 一年算 50 个星期,最高的收入 $2000\times50=100,000$ ,经过沟通,最低收入预计 7万。

  • 贴瓷砖的装修师傅,两个人花费三个星期,人工费接近 3 万元。 相比于城里的房子装修,我家的面积算三个生意。一年下来最高可得 50万收入,考虑到贴瓷砖属于重体力劳动,身体不能连续贴瓷砖,算7成贴瓷砖时间, 人工费预计 35万,再考虑到不是连续地有生意做,实际有事做的时间算 8 成,这样人工费共计 $35\times0.8=28$万,平均每人收入 14万,这是很好很高的水平。

  • 代理销售各类建筑材料的大小老板,行业内卷,这些小老板要下乡下村到处联系生意。但是,这个收入要比前面的普通农民工明显高一档,比他们的劳动强度也要低很多。

需求侧

既然现在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扭转了,到了买方市场的阶段。一般地,有购买力的人群的需求,要求视野好、楼层高、比较安静、性价比高(边缘一点的),甚至就看离家/工作近的楼盘,比如我接触到的这位买主,年轻人,在周围配套、布局过关的情况下,喜欢视野好,安静的地方。

小区 富景鑫城 江山赋 江山赋
是否学区房 东郡小学 创新职高学校 创新职高学校
楼层 中层 15/22 层 32 层 23 层
面积(平米) 147 132 148 (4室)
房价(每平米) 3980 / 3700 (元) 4773 要价58万(含车位)
车位费 5.8 万 5.8 万 5.8 万
备注 据中介说房主4680 每平购入 视野一般,已装修 ,总价 63 万,装修费 20万以内 视野好。开始谈 52万,最后成交价 501800 元,全款。

再谈预算

我家的农村自建房已花费合计 70 万,未竟项目预计 15 万。

2023年12月,父母在未与我提前商量的情况下,当着众人要我拿30万出来给他们在老家盖房。当时在外公家,外公过世了,一大群人都在。在我不置可否的情况下,他们开始很不满意,几乎爆发冲突,为了缓和气氛,我说,我拿 20 万。2023年春节期间,我要求父母先了解市场做预算,他们死活不同意,再一次几乎爆发冲突。他们从亲戚朋友那了解到的情况是 40 万盖主体,10 万装修一层。他们说自己手里已积攒有 30 多万(其中应包含 2020 年放在他们那的买房钱 5万),加上我再拿的 20 万,就够了。盖房过程中,他们从妹妹那拿了 2 万,从舅舅那借了 3 万。截止写作时间,我陆续又拿出来 12 万。总而言之,相比于年初他们拍胸脯说的,预算 50 万,已超出 20 万,前前后后,我总共拿了 37 万。欠舅舅 3 万,欠工人师傅的工资 1.5 万,合计 4.5 万。其实,这笔工程款,我拿的出,但是,他们做得太过分,我赌气说不拿了。我还有一层想法,不能让他们闲在家里,动不动找我的麻烦,得让他们出去工作。

有几点我很难接受。其一,在亲戚朋友面前夸耀,比如在外公家,人家向她借钱,她再找我,问我要不要借。其二,不和我商量,当着众人要我拿钱表态。其三,做盖房这样的大事也不做预算。是不是都可以归结为耍排场?这样的父母我也是从心底里嫌弃,为什么我家的父母比别人家的差这么多。有这几点,去年盖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奇葩事也就习以为常了。花了钱事没做好,比如托人买的梁短了,砌挡墙的师傅被瞎指挥气得罢工,楼梯装模出了问题反而去移墙。他们瞒得死死的,我回来后,瞒不过去才说出来的。

我是 2024-11-21 回到家的,先在老家和妈妈谈出接下来(已做完的不算了)的预算和花费(表中有些已经花出去了,东西还没配送和安装),然后,又跑去邵东找爸爸复核一下。我才明白,他们不是不知道有哪些项目,而是不愿意做预算,不愿意让我知道,还找借口说预算超出了怎么办。我是因为他们不做预算,我也不知道有多少项目,才会想看预算的。当前,房屋装修了第一和第二层,之前的我不管,管也没用了,下面是我回来之后的农村自建房预算和花费表。

项目 预算 花费
房屋后面修建挡墙 5200(已付 10000) 5200
房屋装模木工费 4000 12.5*240=3000
房屋正面外墙石漆 130*110=14300(已付5000) 14300
贴瓷砖的人工费 3万 27300
二楼后面修路和平台 2000 700
刷腻子灰和漆 2万 40*260=10400
两个衣柜和一个书柜 8500+2100 12100
水泥和河沙(贴瓷砖) 新增 275+400
人体感应灯 6 个 新增 240
灯和开关插座 8200+2600 10800
一楼堂屋神龛 3280 3280
四个厕所和厨房吊顶 4000 3800
楼梯扶手 280*38=10640 8260
美缝材料费 1100 1100+217
美缝人工费 3000 2749
灶、消毒柜三件套 3600+650+500=4750 4750
三个床(买门窗赠送一个) 5000 6130
两个热水器 1350 1350
加工灶 4800 4432
楼梯瓷砖材料 7050 4688
卫生间四个脸盆、两个马桶 5800 5800
电线盒子 300 300
接电线(接电线柱) 800 800
进线、管子、电表箱 250 250
水龙头和接水电的人工费 1420 4920
厨房洗菜盆 350 350
抽油烟机 2600 2600
餐厅的餐桌(8椅子) 4600 3280
客厅的沙发、茶几和电视柜 5680 5680
书房的办公桌和椅子(京东) 3707+1925=5633 5633
洗衣机(京东) 1517 1517
冰箱(京东) 2487 2487
现成衣柜 3500 2100

正屋前面的宅基地要买下来,预计 6000(目前和人家商量的价),还要谈谈再买,价钱也要合适。一楼靠学校墙角的位置盖一间 15 平米左右的柴火屋,用意是冬天烤火吃饭,包含砖、沙子、水泥、木料、瓦和人工,预计 5000。此外,购买一个柴火炉,预计 1000 。在房产证下来后,一楼平台用水泥找平,二楼平台铺水泥修路和平台,预计 2 年后等地硬化再做,预计花费 5 万。三楼阳台水泥找平预计花费 2 万,贴瓷砖预计 5 万。总共一起预计 15 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