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

可重复性数据分析





在当今这个时代,「数据分析」这个词不说家喻户晓,也是耳熟能详,要是回到大约 60 年前,John W. Tukey 那个年代,你能想象吗?他不仅想了,还在思考数据分析的未来,他提到的未来就是我们的现在。数据分析,从过去到现在,面临的挑战也在变,以前的算力问题,现在似乎解决了。真的解决了吗?还是只是解决了以前的算力问题,毕竟那个年代收集处理 1MB 的数据也是很困难的,现在要面对 1PB 的数据呐!从大的层面上讲,困难是相对的,甚至比之前更困难。得益于现代的计算和存储设备,在数据层面上的探索、分析和交流更加可重复和高效,加速了数据价值的沉淀。可重复性本身也有不同的层次,今天主要讲的就是计算层面的可重复性,并且假定问题本身是具备可重复性的,用代码连贯地串起来数据分析的过程,用版本管理工具记录数据探索的过程,让这两个过程走得越顺利,意味着可重复的成本越低,成本越低越能够被人采纳和使用,推广起来更容易。下面从文学编程开始,介绍可重复性的代表工具 R Markdown,以及可重复性研究的现状,一起期待一下未来吧。

文学编程

谈到可重复性,不得不提及文学编程,它是一种新的编程范式,在 1984 年由 唐纳德·高德纳 首次提出,相比于传统的编程语言,它强调以自然语言呈现计算逻辑,文本和代码相互混合的方式,并且从计算机代码的执行逻辑过渡到人的思维逻辑。大家熟知的 LaTeX 其实也是一种文学编程,发展到现在,文学编程的工具在不断迭代,R Sweave、R MarkdownJupyter 身上都有文学编程的影子。相比于 Word、Excel 和 PowerPoint,它们更易版本控制和团队协作,计算过程可重复,工作效率更高,经验可沉淀,让我们更加专注思考,而尽量少去管排版的细枝末节,从编辑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做作者主要该做的事。想象一下,一本 300 多页图文并茂的书,全程用 Word 排版面临的挑战会有多大?图、表、引用的增、删、改牵一发而动全身,仅此一项就可以让人精疲力尽。

R Markdown

可重复性数据分析工具,首推 R Markdown,它主要使用 R 语言做数据分析,而 R 语言可以说是为数据分析而生, 最早可追溯其前身 S 语言,距今已有 40 多年历史,由 Richard A. Becker,John M. Chambers 和 Allan R. Wilks 在贝尔实验室做数据分析时开发。在 R Markdown 出现以前,已经有 R Sweave 了,两种工具形式上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将 R 语言混在 Markdown 文本中,而后者是混在 LaTeX 文本中。目前,R Sweave 内置在 R 软件中,由两个函数 Sweave(编织)和 Stangle(缠结)来实现主要功能,knitr 受此启发,这也是为什么后来 knitr 的图标设计成织毛衣的形象 。下面先介绍一下 R Sweave 的工作流程。

sweave-workflow

utils 提供两个函数 Sweave()Stangle()

testfile <- system.file("Sweave", "Sweave-test-1.Rnw", package = "utils")

调 R 解释器执行 Rnw 文档中的代码块,计算的计算,出图的出图

Sweave(testfile)
Writing to file Sweave-test-1.tex
Processing code chunks with options ...
 1 : keep.source print term verbatim (Sweave-test-1.Rnw:15)
 2 : keep.source term hide (Sweave-test-1.Rnw:17)
 3 : echo keep.source print term verbatim (Sweave-test-1.Rnw:22)
 4 : keep.source term verbatim (Sweave-test-1.Rnw:30)
 5 : echo keep.source term verbatim (Sweave-test-1.Rnw:45)
 6 : echo keep.source term verbatim pdf  (Sweave-test-1.Rnw:53)
 7 : echo keep.source term verbatim pdf  (Sweave-test-1.Rnw:63)

You can now run (pdf)latex on 'Sweave-test-1.tex'

抽取 Rnw 文档中的代码块单独存成文件 Sweave-test-1.R

Stangle(testfile)
Writing to file Sweave-test-1.R 

将 Sweave-test-1.tex 编译成 PDF 需要一些额外的 LaTeX 宏包

tinytex::tlmgr_install(c('a4wide', 'ntgclass', 'ae'))
tlmgr install a4wide ntgclass ae
tlmgr: package repository https://mirrors.cqu.edu.cn/CTAN/systems/texlive/tlnet (verified)
[1/3, ??:??/??:??] install: a4wide [1k]
[2/3, 00:01/01:13] install: ae [57k]
[3/3, 00:01/00:01] install: ntgclass [16k]
running mktexlsr ...
done running mktexlsr.
tlmgr: package log updated: /opt/TinyTeX/texmf-var/web2c/tlmgr.log

然后编译

tools::texi2pdf("Sweave-test-1.tex")

输出结果如下

sweave-output

rmarkdown 自 2014 年登陆 CRAN 以来,自身功能不断加强,在 RStudio IDE 的加持下越来越易用,周边生态支持越来越完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比如写书做笔记、搭建个人博客、制作网页幻灯片、开发数据面板等等。目前,可重复性角色的主要承担者 R Markdown 已经相当成熟,周边生态也正在逐步壮大。

rmarkdown-family

它站在 Pandoc (https://pandoc.org/) 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得益于开源社区的努力,近年来,Pandoc 迭代更新越来越快,功能覆盖面越来越广,个人感受最深的是对 LaTeX 支持,这是我将幻灯片和论文从 LaTeX 彻底切换到 R Markdown 的重要原因。

rmarkdown-application

R Markdown 支持丰富的格式输出,灵活的定制方式,以 PDF 格式的报告为例,背景水印,双栏排版,交叉引用,定制环境,脚注公式、中英字体等 LaTeX 支持的文档设置都可以支持。如下图所示,完整的 R Markdown 模版见链接

pdf-documents

稍作定制便可适合移动设备显示。如下图所示,完整的 R Markdown 模版见链接

pdf-mobile

R Markdown 也可以制作 beamer 风的幻灯片,确切地说是将 beamer 主题迁移到 R Markdown 中,下面要介绍的这个汉风主题由 林莲枝 开发,已正式发布在 CTAN 上。网络上 beamer 主题已经很多了,两年前,笔者曾收集整理了一个 awesome-beamers 列表,毕业后,也没再更新了,却还在缓慢加🌟。一个不务专业的过来人建议不搞学术的话,还是从 beamer 弃坑吧,它定制化成本太高,捣鼓各种主题还不如多读几篇论文,新的主题迟早也会用腻。单独拎出来讲,是因为这是我见过风格清新、简洁、看不出 beamer 风、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主题。哎!我是个劝人跳坑,自己却还在坑里的人,这种人该怎么办?后来,硬是把它迁移到 R Markdown 环境中才罢手,完整的 R Markdown 模版见链接。前段时间已经注意到 张桐川李家郡 准备接锅介绍迁移这类模版背后的黑历史,详见用 R Markdown 写毕业论文R Markdown 与 LaTeX 的结合,不甚欣喜,感兴趣的读者敬请期待。

beamer-slides

R Markdown 还可以用来写书,特别是数据科学领域相关的书籍,笔者参与的书《现代统计图形》1和个人技术笔记《现代应用统计》2都是用 R Markdown 编写的。下面再介绍一下我从 LaTeX 环境迁移过来的 R Markdown 书籍模版 ElegantBookdown,大约也是两年前,我看到邓东升黄晨成 制作的 LaTeX 书籍模版 ElegantBook 颜值很高,就想把它 bookdown 化,直到今年上半年才抽出一些时间,特别是在叶飞的帮助下一起完成了迁移工作!后来,偶然的机会得知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张敬信老师用它来写书《R语言编程–基于 tidyverse》,感觉自己的工作对别人有一些帮助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ElegantBookdown

R Markdown 可以用来写书,自然也可以用来写毕业论文,笔者曾花费不少心思,将师兄师姐那传递下来的基于 CCT 的 LaTeX 模版,更新至基于 ctex 宏包的模版,进而迁移至 bookdown 生态,当时正巧赶上 RStudio 举办的第一届 bookdown 大赛,侥幸获得亚军奖,后又在第11届中国R语言大会上介绍了R Markdown 应用之学位论文排版,可谓一举多得。毕业论文兼模版见链接

R Markdown 还可以用来做数据分析/监控面板,特别是分部门、业务、流程等做企业关键指标的仪表盘,呈现数据指标的方式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个比较难的事,除了技术上,还需要对数据和业务有较深刻的理解。下面仅以示例数据集 diamonds 在可视化方面予以表达。完整的 R Markdown 模版见链接

flexdashboard

可重复性研究

老实说,我对可重复性没什么研究,在做数据分析和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如何提升计算效率和计算过程的可重复性。我用大约 2 个小时将 20 年前的 S 代码更新修改,在 R 环境下复现了老教授论文里的一幅图。是我厉害吗?不是,主要得益于 S 和 R 语言的兼容性和稳定性,要改的也不多。所以,我想表达的是什么呢?只是希望在更短的时间内跑通数据分析的整个流程,只是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无论学界还是业界。计算效率高也意味着重复起来更快,软件、框架、生态好更意味着交流方便,复现起来更容易。

data-workflow-1

以贝叶斯数据分析领域的马尔可夫蒙特卡洛方法为例,再挖一点历史讲讲,1989 年剑桥大学临床医学院的生物统计系主导了 BUGSBayesian inference Using Gibbs Sampling)项目,开发出了贝叶斯计算的标杆 WinBUGS,后来项目停止开发,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开源跨平台的替代品 OpenBUGS,再后来衍生出 JAGS,在跨平台和效率提升方面不断前进。时至今日,为适应现代计算机的硬件架构和数据规模,贝叶斯主流计算框架已经开始过渡到 Stanprobability,提供更加丰富和强大的概率推理和统计分析能力,Stan 社区特别活跃,学术成果会很快更新到软件中,而后者隶属 tensorflow 生态,顶着的光环更大,前途似乎更好。近日,Andrew Gelman 等人牵头提出完整的现代贝叶斯数据分析工作流,见下图。

bayesian-workflow

面对当前大数据环境下的挑战,以 Hadoop 生态为代表的大规模数据基础设施,以容器集群为代表的弹性扩展的分布式计算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计算成本和效率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在计算可重复的数据分析流程中,它们处于底层支撑角色,常常看不到却是非常重要的。

2015 年《自然》杂志刊登数百位学术研究人员联名提出心理学实验的可重复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大量研究结果不可重复,或者效果不显著,或者功效没有那么大。

reproducible-analysis

2017 年郁彬探讨数据科学的三个原则:可预测性、稳定性和可计算性,并阐述在数据驱动决策中的内在联系和重要性。机器学习以预测为中心,计算为核心,实现了相当范围的数据驱动型成功。预测是检验当下的有用方式,好的预测建立在过去和未来的稳定性之上。相对于数据和模型,稳定性是数据结果可解释性和可重复性的最小要求,可重复性是可靠性和稳健性的基础保障。

如何让问题可重复、数据可重复、计算可重复、经验可沉淀,在第 13 届中国 R 语言会议上 统计软件专场_黄湘云 粗浅地谈了可重复性数据分析的工作流,特别是实际工作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

最后,这堆砌三个材料,只想说明一点,可重复性数据分析的理想很丰满,道路很曲折,大数据分析的道路更加曲折。原想在结尾处给大家更多正能量,又正值 2021 年新年之际,可这就是现状,接受它吧!一首黄沾作词郑少秋演唱的「笑看风云」送给大家。

附录

下面是一些收集来的 R Markdown 模版

参考文献

  1. Literate Programming, R Markdown, and Reproducible Research, Yihui Xie, 2020. https://slides.yihui.org/2020-covid-rmarkdown.html
  2. Higher, further, faster with Marvelous R Markdown, Thomas Mock, 2020, https://bit.ly/marvelRMD
  3. 在 LaTeX 中进行文学编程, 黄晨成, 2015, https://liam.page/2015/01/23/literate-programming-in-latex/
  4. ElegantBook 优美的 LaTeX 书籍模板, 邓东升和黄晨成, 2020, https://github.com/ElegantLaTeX/ElegantBook
  5. Sweave:打造一个可重复的统计研究流程, 谢益辉, 2010, https://cosx.org/2010/11/reproducible-research-in-statistics/
  6. Sweave 后传:统计报告中的大规模计算与缓存, 谢益辉, 2011, https://cosx.org/2011/01/cache-objects-in-sweave-stat-computation-and-graphics/
  7. knitr 与可重复的统计研究(花絮篇), 谢益辉, 2012, https://cosx.org/2012/06/reproducible-research-with-knitr/
  8. Sweave User Manual, Friedrich Leisch and R Core Team, 2020, https://stat.ethz.ch/R-manual/R-devel/library/utils/doc/Sweave.pdf
  9. Bayesian workflow. Andrew Gelman, Aki Vehtari, Daniel Simpson, Charles C. Margossian, Bob Carpenter, Yuling Yao, Lauren Kennedy, Jonah Gabry, Paul-Christian Bürkner, and Martin Modrák, 2020. https://arxiv.org/abs/2011.01808
  10. Three Principles of Data Science: Predictability, Stability and Computability. 2017. Bin Yu, https://doi.org/10.1145/3097983.3105808
  11. 心理学的危机, 杨洵默, 2017, https://cosx.org/2017/09/psychology-in-crisis/
  12. Estimating the reproducibility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Science, 2015, 349 (6251).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49/6251/aac4716
  1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terate_programming
  14. R 语言历史: R 进入 4.0 时代, Jozef, 2020, https://jozef.io/r921-happy-birthday-r/
  15. S, R, and Data Science. John M. Chambers, The R Journal, 2020, 12(1), pages 462-476. https://doi.org/10.32614/RJ-2020-028
  16. The Future of Data Analysis, John W. Tukey, The Annal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1962, 33(1), pages 1-67. https://www.jstor.org/stable/2237638
  17. 当我们谈“可重复性”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 胡传鹏, 2020, https://huchuanpeng.com/zh/post/2016-08-15-four_layers_of_reproducibility/
  18. 可重复性研究课程, Roger D. Peng, https://www.coursera.org/learn/reproducible-research
  19. Data Replication & Reproducibility.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34/6060

  1. 我在此书的贡献主要是将差不多 10 年前的 LyX 书稿搬迁到 R Markdown 里,利用开源的工具配置了测试和部署的环境,更新了不少代码,形成了当前 HTML 网页和 PDF 两种格式。后来,在翻新维护的过程中,又得到许多人的帮助,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感受到开源和协作的力量。赵鹏老师 回国之后,给书增添了很多新的内容,和出版社的沟通也全靠他,我真是左手右手一边抱了一条大腿。此书历经十余年,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出版。原计划在去年下半年面世,因为内容审查的原因,后又做了一次较大修改。 ↩︎

  2. 在学校里可能还有成块的时间去读论文,写笔记,工作之后,记录的都是工作之中零零碎碎的东西,很多、很杂,也不成体系,对我来说,最大的作用是当作字典一样的工具去搜索和查找,短期来看投入产出比很低,长期来看却是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的。曾有人跟我说,写书的话不要把什么都堆放在一起,他是对的,如果写书的话,首先要有较为清晰的规划和目标读者,深吸一口气,集中精力写完第一章。但是,我目前的话还是以厚积为主,时间稍多的时候就整理个一章半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