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两个多月以来,陆续看了很多企业家的访谈、演讲,这是计划中的。我看了吴晓波的《激荡四十年》《十年二十人》,早年的优米网对俞敏洪、刘强东、王兴等人的深度采访,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零碎访谈。
第一次印象相当深刻的是 2020 年在 B 站刷到雷军在小米大会上的《一往无前》。 我还做了点笔记,把他的金句记录下来,放在我的博客里。后来,我加入美团,第一次参加美团的入职培训,因为新奇,被创始人王兴的经历所吸引,被美团的这种企业文化所感染,认同。 比如「既往不恋,纵情向前」、「我不会,但我可以学」、「长期有耐心」、「对未来越有信心,对当下越有耐心」等等。刚开始,对这些美团老话的理解还是比较表面的,甚至,离开美团的时候,也是稀里糊涂的理解。
集中地看了这些访谈之后,积累了几十个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家的解读经验,形成行业、时空、人物之间的模糊对比后,我发掘企业文化不只有一种,也不只有一类。企业文化与商业环境是相互交融的,社会环境又孕育和选择了当今的企业文化。 只有具有当今这样充满狼性,冲劲,嗜血性的文化,才可以在残酷拼杀的商战中存活下来。 这也是为什么越是新的互联网公司越是狼性十足,让别的企业感觉这家伙不好惹。
长期有耐心的前提是对未来有信心,未来始终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和机会一定是共存的。比如俞敏洪的新东方,我们一般地都认为这个公司会一路发展下去,作为里面的员工不会担心公司有倒闭的风险,或者说自己会因公司倒闭而失业。实际上,双减政策一下来,公司裁员6万多人,很多人面临失业。 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公司未来的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一旦踏入一个未知的境地,剧烈变化的境地,出现什么结果都是有可能的,危机意识也很重要啊!只是过去20-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未来会越来越好,现在的媒体也还是这样说,那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经历的时间太短。如果结合历史来看,剧烈的变化离我们并不算远。
以客户为中心,又一句美团老话。其实,我们看看其它公司的价值观和文化,这句话并不是美团特色。站在美团的角度,客户是千千万万的商家、消费者。我还记得我曾是蛋壳公寓的客户,我是千万租客中的一员。每个公司都应该服务好自己的客户,只有这样为客户带来价值,自己才有存在的价值,以及获取正当的利润。好景不长,蛋壳暴雷了,我作为千千万万的小租客中的一员。我的利益并不受保护,几千块的房租押金没有了,而且要被房东清退,我不得已必须尽快找新的房子。真有那么一天,美团会保护商家、消费者的利益吗?会保护骑手和员工的利益吗?会像俞敏洪那样趁着公司还有钱按照劳动法给予员工合理的解雇费吗?许家印就是刚过去不久的前车之鉴,多少人的多少身家都交出去了,谁来为他们利益维权?没有,只有靠我们自己,靠我们的眼光和见识,防止被人割韭菜。我听说早几年买房的人早就开始搜集各种材料调研房地产开发商,以便选择买房的对象。
因为我在美团待过,我搜集了网上王兴公开的演讲访谈近20个,我都看了。他与优米网创始人的访谈,他与王小川的老友记,他与包凡、张一鸣的对谈,他讲信息的三横四纵等等。几年前,在优选业务中,很多公司都在调兵遣将,做大规模投入。美团就是主要的玩家之一,尝试过,从财报上看,新业务没做成,随即迅速收缩了。从入局到出局的过程都看到了。不只王兴,每一个活到现在的企业和掌舵人都不好惹的。
2019年,马云说,「996是福报」。字面上,听起来当然很不舒服,特别是,像我这种底层的正在或经历过或看到过 996 的新员工。 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很多员工确实在 996,越来越卷的企业环境,大环境一旦形成,作为个人的员工是只有被卷的份。 996 说的是广大员工,其实也包括老板。老板与员工不同的是,前者是为了理想或者某个目标一开始就主动卷进来, 后者中的大部分人只不过为了生计、为了眼前的苟且,半推半就的卷进来,剩下的少部分人是真心地主动地选择了。 打造企业文化是为了让这些人从精神上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不是仅靠物质上的薪资待遇,因为前者更可靠更持久更深远。
与狼性相对的是佛性,狼是凶狠嗜杀的,佛是放下回归,是觉悟。陈晓旭创业的年代比他们大部分都要早,从她的演讲中,看出这个人迸发出来的气质比较内敛、柔和,不失力量,正合李叔同的书法。可惜没有李叔同的幸运,她出家之后很快就去世了,否则,中国佛教文化进入大众视野,刷一波心智还是有可能的。在她的企业文化中,会带领大家读《弟子规》《了凡四训》《庄子》《论语》《心经》等传统文化。美团的四大名著是《金字塔原理》、《学会提问》、《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用图表说话》,还有《结构思考力》等,很直接很直白地表示说要提高员工的沟通效率,要统一大家的思维习惯。美团之外,字节、小米等新兴的互联网公司都差不多。只要同处于一个时期,一样的商业环境,所谓企业文化,不过是附属物而已。
2000 年前的社会、企业和文化环境到底是与现在不同的,我只能找到这么一个解释。